在日常學習中,可通過閱讀專業書、查看字典等途徑,多積累相關術語的英文表述。建議每天收集一些英文專業術語,并制訂合理的背誦計劃。如此,在積累一定數量后,就可從閱讀英文文獻的摘要開始,訓練自己的閱讀速度。
如果想為論文寫作尋找英文參考文獻,那么在確定選題后,首先,要根據研究對象和方向,確定幾個搜索關鍵詞(盡量不超過8個),并將它們正確翻譯成英文。其次,應到權威的數據庫檢索,下載權威度高、引用次數多、相關度緊密的論文。再者,閱讀時可先瀏覽摘要、目錄與小標題,找到文獻中對自己而言比較關鍵的內容,然后粗讀全文、精讀關鍵部分,并在閱讀過程中做好英文筆記。這樣,既可以幫助自己梳理思路,也有助于提升對英語專業術語和語法的熟悉程度,為閱讀更多英文文獻打下基礎。
復旦大學古典文獻學碩士潘子慧
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曾提到“先把書讀薄,再把書讀厚”的學習理念,這同樣適用于英文文獻的閱讀。
在選定文獻后,先把它讀薄,就意味著一開始要把握文獻想要解決的問題、思路框架與最終結論。那么,第一遍可以速讀摘要、第一段、結尾及每部分的起始句與結論句,跳過細節論證,從而對文獻的基本結構與中心思想有所了解。
把文獻“讀厚”,意味著要讀細節論證、具體使用方法、論證數據及材料,并結合自己的想法及研究成果,得出新的思考與結論。
值得一提的是,英文中的連接詞或短語(比如“but”“however”“for example”“in fact”),往往是尋找關鍵信息的“指路明燈”。
中山大學、荷蘭格羅寧根大學聯合培養科學技術哲學專業博士金一鑫
略讀和精讀——這兩個方法能助你克服畏難情緒,實現英文文獻的高效閱讀。
略讀,即通過閱讀標題、摘要、關鍵詞與圖表進行文獻初篩,思考文獻與自己研究對象的相關性、屬于相關研究的哪個細分方向等。比如,自己的研究對象是壓力源,那與之“強相關”的文獻就要精讀,“中相關”的可作為參考。
精讀,即對“強相關”文獻進行全文通讀。精讀時,可圈出關鍵信息,以便續讀、回讀時快速找到重點。對于英文文獻,通讀一遍不知其意非常正常,除了因為不理解英文單詞、句子外,還可能因為不了解作者及其所做的研究。如果碰到后面這種情況,就要結合其他文獻或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一起看。
清華大學建設管理碩士郁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