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堂首頁 | 文獻求助論文范文 | 論文題目 | 參考文獻 | 開題報告 | 論文格式 | 摘要提綱 | 論文致謝 | 論文查重 | 論文答辯 | 論文發表 | 期刊雜志 | 論文寫作 | 論文PPT
    學術堂專業論文學習平臺您當前的位置:學術堂 > 體育論文 > 體育管理學論文

    國外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實踐經驗及啟示

    來源:現代商貿工業 作者:楊筱冰;常毅臣
    發布于:2023-01-06 共7229字

      摘要:為了提高我國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的供給質量,保障殘疾人的體育權利,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運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從法律法規、經費來源、活動開展、場地設施和人才隊伍等五方面對美國和日本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經驗進行梳理。在借鑒美國和日本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針對我國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健全政策法規體系、完善多元化供給機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豐富殘疾人體育活動內容、加強專業人才培養五方面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體育公共服務;經驗及啟示;殘疾人;

      在全球總人口中殘疾人占比約為15%,殘疾人體育是殘疾人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發展經歷了從新中國成立初期,殘疾人體育活動的初步開展,保障其基本權利,到改革開放后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快速發展,殘疾人群體參與社會活動的環境得到了較大改善,全國各地成立了不同的殘疾人體育組織。199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規定:“公共體育設施應當向社會開放,方便群眾開展體育活動,對學生、老年人、殘疾人實行優惠辦法,提高場館的利用率。”我國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自此全面展開。本文將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主要內容,依據學者的基本共識,劃分為六大類:體育設施服務類、體育活動服務類、體育指導服務類、體育組織服務類、體育信息服務類和體育監測服務類。

      歐美國家沒有“公共體育”提法,一般采用“社區體育”或“大眾體育”來表述,本文依然沿用國內“公共體育”來概述。發達國家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起步較早,有關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的政策、法規體系較為完善,體育社會組織促進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的作用發揮較為充分。研究通過對美國和日本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經驗的梳理和運行機制的分析,探討其對促進我國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經驗和啟示,為新時代我國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的供給提供域外鏡鑒。

      1 美、日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發展

      1.1 美、日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的法律法規

      美國雖然沒有專門針對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的相關立法,但是美國聯邦政府所出臺的各項政策、措施或規定,在不同領域保障了殘疾人的體育權利。1964年頒布的《公民權利法案》是最早保障殘疾人人權的法律,《建筑障礙法》《康復法案》《美國殘疾人法》《殘疾人教育法》,分別從出行、康復、個人權利、教育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殘疾人公平參與社會活動,不應該遭受排擠、歧視等不公正的待遇。在美國殘疾人公法的公共服務領域中提到,拒絕殘疾人進入公共場所,禁止殘疾人平等的使用食物、設施,享受服務等是違法的表現,殘疾人群體不應該被孤立。在學校體育中,若殘疾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時受到排擠,可利用《美國殘疾人法》來維護自身的體育權利。

      日本被稱為“殘疾人宜居國度”。在日本不使用“殘疾人”三個字,而用專有名詞“身體不太自由的人”以示尊重。1949年,國會頒布的《身體殘疾人福祉法》是日本殘疾人關于體育政策法規的第一部法案,該法案提出希望地方政府采取措施促進身體殘疾人參加體育活動。后來又相繼制定了《精神殘疾人福利法》《智力殘疾人福利法》等法律,這三部法律有效地維護了殘疾人的基本權利。1970年國會頒行的《殘疾人基本法》首次規定政府有責任為殘疾人創造和提供體育環境,厚生省和內閣也隨之發布了一系列關于殘疾人體育的政策,主要從地方殘疾人體育協會、體育設施建設、體育指導者和志愿者培養等方面逐步推進殘疾人體育環境的建設與改善。2011年將《體育振興法》改為《體育基本法》后增加了殘疾人體育服務保障方面的內容,保障了殘疾人自主參加體育活動的權利。

      1.2 美、日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經費來源

      美國公共服務的市場化使得各種社會與私人資源進入公共服務領域,是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經費來源多渠道的主要原因。美國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的經費主要來源有政府投資、體育彩票和其他社會籌資。政府投資,一般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左右,且地方政府多于中央政府。政府還通過一系列的舉措為體育場館的建設提供財政支持。如免除稅收、轉讓土地或低價出租土地。美國作為博彩業很發達的國家,現階段各項體育運動都發行體育彩票,大多數州都會把彩票公益金投入到教育、環保事業,至少34.1%的彩票收入要投入公共事業。社會籌資方面,70%以上的體育經費都來自社會公眾和社會體育組織的捐款。

      日本的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項目供給主要由政府主導,但日本政府并不直接領導體育活動,而是采用為社會力量撥款的方式,讓社會力量成為體育公共服務的主要供給力量。如社會體育組織、公司企業、學校等。2022年都道府縣政府用于殘疾人體育的相關預算總額將高達60億日元,將創近5年新高。用于殘疾人體育活動、管理和比賽的資金主要來源有3個方面:政府財政補貼、民間財源和社會募集。其中,殘疾人體育設施建設的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投資,政府投資又包括兩部分,中央和地方,地方又分為都道府縣和市町村,每級政府作為獨立法人都有自己獨立的財政預算。

      1.3 美、日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的活動開展

      美國為了解決殘疾人參與體育活動機會較少的問題,政府成立了奧委會殘奧部,專門負責殘疾人的體育工作,并于2007年開始與社區開展合作,形成了覆蓋全國的殘疾人社區體育俱樂部網絡,為殘疾人參與社區體育活動提供了機會。美國的體育公共服務組織主要包括兩大主體:社區體育俱樂部和各級各類社會組織與社團。社區體育俱樂部是體育活動開展的主體。各類社會組織與社團包括:學校體育聯合會、各種宗教組織、全國性體育社會組織等,它們是體育活動開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體育活動宣傳方面,美國每年出版1000余種與殘疾人體育鍛煉有關的書籍和雜志,并通過電視、廣播等媒體進行體育運動知識的宣傳和普及,以此吸引殘疾人群體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中。

      日本在1964年獲得奧運會舉辦權之前,幾乎沒有舉辦過殘疾人運動會,為了給1964年東京殘奧會營造氣氛,1963年厚生省社會局長提出:要向舉辦殘疾人運動會的組織提供補助,并發布通知,自1965年開始每年舉辦一次身體殘疾人運動會,并對舉辦的時間、地點、參賽人數等做了具體規定。與此同時,全國聾啞人體育大會自1967年開始每年舉辦一次,從2001年起每年舉辦全國殘疾人運動會,比賽項目多為群眾體育項目。據體育聯合會統計,日本的特殊學校(初中、高中)學生體育活動參與率高達90%以上。2019年8月,東京還舉辦了首屆殘疾人電子競技比賽,其目的是專門培訓殘疾人職業玩家。

      1.4 美、日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場地設施

      美國政府歷來重視體育公共服務場地設施的建設,其建設宗旨是:方便、快捷、臨近,這些體育設施大多是以公益性為主,部分設施會收取極低的費用。美國的體育設施建設以人口規模為單位制定相應的標準,并以社區為單位進行建設。自21世紀開始,美國開始大力推行在全國城市范圍內建設健身步道和自行車道。目前,美國大部分社區都有體育活動中心和休閑公園,體育活動中心又分為室內活動和室外活動,社區體育設施建設的最低標準包括:游泳池、室內籃球館各1個,網球場2塊,各級學校和社區都配備了無障礙體育活動設施供殘疾人使用。

      日本十分強調通過為殘疾人群體創造適宜的體育環境來保障其基本的體育權利。如無障礙化的基礎體育設施、專業的殘疾人體育指導員等。日本的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設施主要有四大類:身體殘疾者福祉中心、殘疾人勞動體育設施、殘疾人勞動教育文化設施和其他類型的設施,大部分設施都是由政府指定的機構進行運營管理,政府只負責提供資金的支持和政策的制定。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設施的配備主要有體育館、盲人乒乓球室、游泳池、機能恢復訓練室等。其中,配備最廣泛的是體育館,占比達95%以上,60%以上的綜合型體育俱樂部都規定殘疾人具有參與資格,還配備了相應的保護設施和指導員。在學校體育方面,主要通過推動特殊學校體育設施實現社區共享,在社會體育方面,主要通過普及殘疾人體育來提高殘疾人體育活動的參與率。

      1.5 美、日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人才隊伍

      美國對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具有嚴格的認證制度,所有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在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過程中會有專業的人員進行相關理論的教授和實踐的指導。如美國運動醫學學會在殘疾人健身指導方面提供了很多幫助,經常組織專家指導殘疾人進行健身鍛煉,同時在網絡上公布最新的研究成果供大家學習。除了在理論和技術上進行指導,美國運動醫學學會還出版了相關的健身手冊,該手冊從運動頻率、強度、個人身體素質和運動器材的選擇等多方面進行指導,讓各級各類殘疾人均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美國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種類多樣,主要包括肌力與體能訓練員、體適能管理師、臨床醫學運動指導員等,能為殘疾人群體提供全方位的專業指導。

      日本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始于1966年召開的“身體殘疾人體育指導者講習會”,隨著殘疾人對體育運動需求的不斷增加,2010年對原有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制度進行改革,新制度在原有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殘疾人體育醫療指導員、殘疾人體育康復師的基礎上增加了殘疾人體育教練員。初級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資質為1年,中級和高級為4年,在有效期內必須從事一定時間的體育指導工作,否則不再具有該資質。日本在培養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過程中有嚴格的培養時長限制,分別為:初級≥18小時,中級≥56小時,高級≥52小時。日本的大學也可以向有關部門提出培養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申請,部分學校已具有培養資質。日本龐大的人才培養體系,使其在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方面有充足的人才儲備。

      2 我國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現狀

      2020年我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國新增設立社區殘疾人健身示范點1320處,為10.9萬戶重度殘疾人提供康復體育進家庭服務,培養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1萬名,新增設立13個國家殘疾人體育訓練基地,開展健身周、特奧日、冰雪季活動。全國殘疾人社區文體活動參與率由2019年的14.6%上升至2020年的17.8%。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中國殘聯的最新統計數據,我國各類殘疾人總數8500萬。截至2020年12月31日,我國殘疾人群眾體育健身活動參加人數為79648人次。

      目前,我國殘疾人群體數量不斷增長,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殘疾人群體在體育健身方面表現出了極大的需求,但由于我國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數量不足、供給質量較低、無障礙環境建設滯后、資金來源單一、相關政策制度不完善、體育資源分布不均,導致地區間、城鄉間供給失衡,迫使我國亟需建立科學、合理的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體系。在資金來源方面,以體育場地建設經費投入為例,社會經費投入僅占1.56%,而發達國家的投入占比大于50%,說明我國體育公共服務市場化水平較低。

    表1 2016-2020年中國殘疾人體育事業主要業務匯總表
    2016-2020年中國殘疾人體育事業主要業務匯總表

      說明:數據來源于《2021中國殘疾人事業統計年鑒》。

      根據2021中國殘疾人事業統計年鑒顯示:我國在2016-2020年殘疾人體育事業發展的重點是省、地市級的殘疾人體育健身示范基地、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和殘疾人康復體育關愛家庭服務3個方面。截至2020年,我國省、地市級殘疾人體育示范基地共10675個,較2016年增加了5242個,增幅達49.1%。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從2016年6.8萬人增加到2020年12.5萬人,但相對于我國8500萬的殘疾人群體,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仍有較大缺口。殘疾人康復體育關愛家庭服務是增幅最大的項目,從2016年的8.9萬戶增長到2021年的43.4萬戶,增幅高達79.5%(見表1),該項目旨在讓不易出戶的重度殘疾人在家庭就能享受到基本的康復體育服務。在系統梳理了美國、日本關于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方面的實踐經驗后,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對我國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方面有較大的啟示。

      3 國外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對我國的啟示

      3.1 不斷完善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政策法規建設

      美國、日本殘疾人體育事業的發展之所以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其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當殘疾人體育權利受到侵犯時,能夠做到有法可依,在法律中找到相應的條款對違法者進行追究。我國的殘疾人體育活動從新中國成立才開始逐漸發展,因此要結合實際情況和我國的具體國情,將現有的關于殘疾人權利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并根據殘疾人運動的方式和特點,制定出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政策法規。在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方面,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協調其他社會組織,出臺可操作性強、概念界定清晰、可量化的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政策法規。

      3.2 創新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主體多元化

      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政府、社會組織、企業等多元化的供給方式比政府壟斷的單一供給方式更靈活、更有效率。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對于投資規模較大、產生收益較慢的設施服務,仍以政府投資為主。其他方面可參照日本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的方式,以社區作為中介,不僅可以降低政府購買的成本,而且還能使所提供的體育公共服務與公眾需求相契合。在借鑒發達國家經驗的同時,也要結合我國具體省、市的經濟情況,彈性調動社會組織、企業等不同的主體,提高該群體對殘疾人體育事業的關注程度,使其在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中發揮重要作用,實現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主體的多元化。

      3.3 加強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

      在我國,社區是殘疾人體育活動的主要場所,殘疾人參與各種社區活動的前提是完善社區無障礙服務組織建設。要根據各個地區殘疾人不同的健身需求和喜好,合理建設適合各級各類殘疾人進行體育活動的無障礙體育基礎設施,如無障礙的體育場館、場地、健身步道、游泳館,政府提供的輪椅助殘等服務,從體育設施建設層面營造沒有隔閡的殘疾人體育活動參與環境;A體育設施建設要向重點地區傾斜,如農村、學校、欠發達地區等,從而使任何群體在追求體育權利時都有相對均衡的起點公平,增加特殊群體的獲得感。

      3.4 豐富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活動以提高參與率

      針對我國殘疾人體育活動參與率不高的情況,首先,可以從殘疾人體育活動的宣傳工作開始,利用“線上+線下”的方式對殘疾人體育知識進行普及,如互聯網、電視、書籍、在社區張貼橫幅等形式提高普及率。其次,在殘疾人體育活動的舉辦方面,政府或相關協會應舉辦適合各類殘疾人參與的體育活動,如殘疾人趣味運動會、輪椅舞蹈、殘疾人公共體育健身周等活動,調動殘疾人群體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最后,在志愿服務方面,對有意愿參加殘疾人體育活動志愿服務的人員要進行殘障知識和助殘技巧的培訓,了解基本的導盲知識、簡單的手語。還可以通過與相關的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定期開展殘疾人體育健身活動,從而鼓勵更多的殘疾人參與到體育健身活動的隊伍中。

      3.5 規范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人才隊伍的培養

      (1)規范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人才的培養體系,包括理論培訓和技術指導,設置系統性的課程,分級分類制定理論培訓的時長,在理論培訓結束后進行實踐,最后統一考核,由相關技術指導部門、醫療保障部門相互協作,對于考核達到要求的人員進行資格授予和專業認證。

      (2)有針對性的加強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力度,逐漸擴大其數量,廣泛動員周邊具有醫學、心理學、運動康復等專業人員加入殘疾人體育工作專職兼職隊伍,還可依托高校的體育專業,開設殘疾人康復訓練等課程,貫通人才培養渠道,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殘疾人體育人才貯備庫。

      (3)將正在從事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人員的工作職責和內容進行細化,如對社區內殘疾人體育活動無障礙服務的提供者、咨詢者和殘疾人工作聯絡員要進行具體的工作職責安排和人數配置,制定詳細的工作量化表。

      4 結語

      后疫情時代,我國在進行體育公共服務的供給中要堅持以社會成員的體育需求為導向的分配原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在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方面體系完善,供給質量較高,究其原因是發達國家對殘疾人群體的包容程度和關注度高。我國在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方面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是有必要的。今后,我國政府要盡快完善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的制度法規、創新供給主體的多元化、豐富體育活動的形式、完善體育基礎設施、壯大人才隊伍,補齊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短板,確保殘疾人群體的基本權利得到保障,使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

      參考文獻

      [1]任海新殘疾觀視域中的殘疾人體育[J]體育學研究, 2022,36(02).1-8.

      [2]國務院法制局教科文衛司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J].體育文化導刊,1995,(5):3.

      [3]王娜,曾令人,孫國友.近十年我國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研究進展與反思[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 2022,21(02):41-46.

      [4]金梅國外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實踐的經驗與啟示[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2019,36(1):10-17.

      [5]景俊杰日本殘疾人體育政策發展與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 2021(03):28-34.

      [6]張汝立外國政府購買社會公共服務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4:130-145.

      [7]井上洋一.體育政策的當代課題[M].東京:日本評論社,2008:97-108.

      [8]陳德旭,李福臻,成向榮歐美發達國家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的特征及啟示[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 2020,36(01):42-50.

      [9]吳卅美國奧委會殘奧部及其職能[J].體育文化導刊, 2012(12):12-15.

      [10]李留東,田林,杜浩楠,劉博,王家宏美、德、英三國公共體育服務建設經驗及啟示[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2019,34(06):466-473+485.

      [11]日本內閣府平成28年版障害者白皮書(全體版()[EB/0L]http://www8.cao.go.jp/shougaiwhitepaper/h28hakusho/zenbun/index-pdf.html.

      [12]李波,巖崗研典,朱琳琳,馮軍政.中日殘疾人體育指導者培養體制及資格認定比較分析[J].體育與科學, 2014. 35(03):101-110.

      [13]徐盛城,蔡賡,吳清日本殘疾人公共體育設施現狀解析及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 2017.(11):73-78.

      [14]中國殘疾人聯合會2020年殘疾人事業發展統計公報[EB/0L]:https.//www.cdpf.org.cn/zwgkzccx/tjgb/d4baf2be2102461e96259fdf13852841.htm.

      [15]戴連君中國殘疾人事業統計年鑒(2021漢英對照)[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1.

      [16]劉望,王政,謝正陽,萬文博新時代我國公共體育服務高質量供給研究[J].體育學研究, 2020,34(02):73-80.

      [17]劉瓊蓮殘疾人均等享有公共服務問題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267.

    作者單位: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原文出處:楊筱冰,常毅臣.國外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實踐經驗及啟示[J].現代商貿工業,2023,44(01):78-82.
    相關標簽:
    • 報警平臺
    • 網絡監察
    • 備案信息
    • 舉報中心
    • 傳播文明
    • 誠信網站
    国产91流白浆白丝喷潮,在线播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欧美国产中文字幕,91视频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