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堂首頁 | 文獻求助論文范文 | 論文題目 | 參考文獻 | 開題報告 | 論文格式 | 摘要提綱 | 論文致謝 | 論文查重 | 論文答辯 | 論文發表 | 期刊雜志 | 論文寫作 | 論文PPT
    學術堂專業論文學習平臺您當前的位置:學術堂 > 農學論文 > 園藝學論文

    高壟覆膜花椰菜、西葫蘆、絲瓜輪套作栽培技術

    來源:蔬菜 作者:賈慶虎
    發布于:2023-02-13 共5128字

      摘要:為了解決蔬菜生產夏季伏缺嚴重及緩解土壤鹽漬化問題,利用大拱棚進行越冬松花菜—早春西葫蘆—越夏絲瓜1年3茬免耕栽培技術模式研究,應用輪作、高壟、免耕、一膜多用等多項技術,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緩解了土壤連作障礙,而且實現了蔬菜周年安全生產,每667m2總產值3.1萬~3.5萬元,相對于傳統早春西葫蘆、夏季伏休、秋延遲花菜雙季栽培模式,每667 m2可新增經濟效益6 000元以上。

      關鍵詞:蔬菜;周年生產;輪套作;栽培技術;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serious summer vernal shortage in vegetable production and alleviate soil salinization, the one year three crops and no-till cultivation technology mode in large arches of overwintering cauliflower—early spring cucurbita pepo—summer towel gourd was studi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rop rotation, high ridge, no-till, multipurpose film technologies not only improved land utilization rate, alleviated the soil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 but also realized the annual safe production of vegetables. The total output value of this technology mode was 31 000-35 000 yuan per 667 m2.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two-season cultivation mode of early spring cucurbita pepo, summer rest and autumn delayed cauliflower, this mode increased economic benefits by more than 6 000 yuan per 667 m2.

      Keyword:vegetable; annual production; rotation and interplanting; cultivation technology;

      張家港市地處長江下游地區,蔬菜種植面積0.31 hm2,其中設施栽培面積0.12 hm2。設施栽培以大、中棚為主;蔬菜生產以春提早、秋延后為主;栽培種類以葉菜、茄果、瓜類和豆類為主。受夏季高溫、多雨影響,蔬菜夏季伏缺嚴重;同時,受地下水位較高的影響,土壤鹽漬化日益嚴重。為了解決以上問題,努力探求蔬菜種植的新技術、新規程、新模式,針對張家港市栽培面積較大的花椰菜、西葫蘆和絲瓜,開展了輪作、高壟、免耕、一膜多用等多項技術為主要內容的栽培技術研究。采用高壟覆膜栽培,可有效提高栽培作物的抗澇能力,減少雨澇危害;膜下滴管技術可有效提高水分利用率,減少水分蒸發,提高作物抗旱能力;采用輪作、套種模式可以減少對原有土體結構的破壞,穩定土壤毛細管、孔隙度、熱容量等性狀,可有效維持適宜的土壤溫度、水分、空氣含量,從而降低根系的呼吸強度,提高蔬菜干物質積累,為產量提高奠定基礎;輪套作模式可直接省去2次耕地作業,不僅節省了作業費,還節省了騰茬時間;采取一次覆膜多次利用的栽培模式,不僅可使蔬菜早熟、豐產、品質提高,還可以有效提高地膜利用率,減少生產投入,降低殘膜污染;該技術采取了底肥一次性集中施用、追肥膜下滴灌技術,既保證了蔬菜前期肥料需求,還避免了肥料的損失,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同時還可根據蔬菜的不同生育時期適時追施不同組分含量的肥料,以防蔬菜后期脫肥減產,F將該生產模式介紹如下。

      1 茬口安排及經濟效益

      1.1 茬口安排

      在越夏蔬菜拔園后立即整地、施肥、做壟、覆蓋地膜。于10月上旬至中旬選擇晴天上午定植1茬耐寒的花椰菜,10月底蓋大棚膜越冬;翌年2月底至3月初,越冬花椰菜采收后利用原有高壟定植早春茬西葫蘆;于4月下旬將絲瓜秧套栽于棚架下腳內側50 cm處,每個大棚內栽植2行;6月底西葫蘆拉秧后,撤除棚膜,及時將絲瓜引蔓上架;絲瓜可采收至9月底至10月初。

      1.2 經濟效益

      經過連續2年的花椰菜、西葫蘆、絲瓜輪套作栽培模式實踐,發現第1茬松花菜每667 m2產量2 000 kg,第2茬西葫蘆產量4 000 kg,第3茬絲瓜產量2 200 kg,每667 m2總產值3.1萬~3.5萬元。相較傳統早春西葫蘆、夏季伏休、秋延遲花菜雙季栽培模式,該技術每667 m2可新增經濟效益6 000元以上。

    高壟覆膜

      2 栽培技術要點

      2.1 花椰菜栽培

      2.1.1 品種選擇

      冬季越冬花椰菜宜選用株型整齊,花球好,淺綠梗,生長勢強,抗病及耐寒、耐濕性較好,耐抽薹的中晚熟花菜品種,如臺農100天、甌松105天、珍玉松花100等優良品種。

      2.1.2 培育壯苗

      一是科學布局苗床,選擇地勢較高、排灌方便的棚室作為專用育苗棚室,并采取加裝防蟲網、棚室消毒等措施,防止病蟲害苗期傳播;二是在生產中采用優質專用蔬菜育苗基質,使用前先用水將基質打濕,裝入72孔穴盤備用;三是采用溫湯浸種,催芽后播種;四是加強播種后管理,根據天氣和基質持水量情況及時補充水分,光照過強、溫度過高時及時加蓋遮陽網;五是根據幼苗生長情況,可適當追施葉面肥,以利苗強、苗壯。

      2.1.3 田間管理

      2.1.3.1高壟定植

      栽培設施采用單層鍍鋅鋼管大棚,棚高3.5 m、寬8 m、長80 m,結構牢固,上覆聚乙烯耐老化無滴膜。每667 m2施優質商品有機肥2 000 kg、復合肥30 kg作為基肥,土地翻耕后做成0.8 m寬高壟,上覆0.012 mm強化聚乙烯地膜,以利于增溫、保濕。按行株距50 cm×40 cm打好定植穴,每667 m2栽植2 200~2 500株,對角線定植,栽后澆足定根水。

      2.1.3.2水肥管理

      松花菜定植后要及時澆緩苗水,緩苗后適當控水蹲苗,并根據松花菜的不同生理需水期進行水分管理,特別是在花球膨大期要保持水分供應充足。中晚熟花椰菜品種生長周期長,越冬需要的養分也較多,在生產中除了要施足基肥外,還要適當增加追肥的次數和用量。一般情況下,可在定植緩苗期間追肥1次,以氮肥為主;在進入花球生長期時,追施花球膨大肥1次,每667 m2可施用氮磷鉀復合肥(15-15-15)10~20 kg;進入花球生長后期,為了防止植株早衰影響花菜的品質,可以噴施葉面肥以提高植株的機體活力。

      2.1.3.3束葉護花、及時采收

      花椰菜花球易受光照影響,在光線的照射下會變黃,為保證花球外觀和質量,在生產中建議采用折葉覆蓋等方式來減少陽光直射,提高花球品質。當頂端花球充分膨大時,要及時采收,以防花球松散、商品性降低。

      2.1.4 病蟲害防治

      越冬花菜大部分時間在低溫狀態下生長,生長前期病害并不嚴重。生長前期易受蚜蟲和菜青蟲危害,要注意早防早治。在生產中可采取黃板、殺蟲燈、性誘劑等進行誘殺;瘜W防治可以采用0.5%甲維鹽2 000倍液或每667 m2用艾綠士20~40 m L噴霧防治小菜蛾、菜青蟲和夜蛾;用3%高氯·吡蟲啉乳油1 000~1 200倍液或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2 0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

      2.2 西葫蘆栽培

      2.2.1 品種選擇

      盡量選擇早熟、高產、抗病及耐低溫的品種,如圓葫1號[1],其根系發達,抗病力強,植株生長勢強,連續結果能力較強,在充足水分、肥料和適宜的溫度、光照條件下可長期采收。

      2.2.2 培育壯苗

      西葫蘆早春育苗采用大拱棚套小拱棚模式,苗床下鋪電熱絲防寒,50孔穴盤育苗,一般苗齡25 d左右即可定植,定植前加強通風,降低畦溫鍛煉幼苗,促使幼苗矮壯、葉色濃綠、子葉平展肥大、2片子葉健全、根系發達。

      2.2.3 田間管理

      2.2.3. 1 免耕定植

      2月下旬花菜采收結束后及時拉秧,按照隔棵的密度將西葫蘆定植于花椰菜定植穴內。

      2.2.3. 2 肥水管理

      定植后及時澆透緩苗水,同時采用滴灌的方式每667 m2施三元復合肥(17-12-12)15 k g,以促進西葫蘆莖蔓生長,為結瓜打好基礎。結瓜期結合滴灌沖施高磷、高鉀復合肥2~3次,每次10~15 kg,來延長結瓜期、提高產量。

      2.2.3. 3 溫度控制

      西葫蘆緩苗后,適當降低棚溫,白天控制在20~25℃,夜間12~15℃,既可以防止幼苗徒長,又有利于雌花的形成;坐瓜后適當提高棚室溫度,促進植株快速生長,加速幼果膨大,提早上市。

      2.2.3. 4 整枝保果

      一是及時整枝,當植株長到30 c m左右時,進行整枝,此時只保留1條主干,將其余的側蔓全部摘掉;二是;ū9,早春西葫蘆生產溫度較低,不能有效完成自主授粉結實,在生產中建議使用坐瓜靈進行處理;三是適時采收,西葫蘆以嫩瓜為產品,一般在雌花凋謝后6~9 d進行采收。

      2.2.4 病蟲害防治

      在早春西葫蘆的種植過程中,經常會受到病蟲害的威脅,其中影響最大的病蟲害就是灰霉病、白粉病和綿腐病以及白粉虱危害。在加強田間管理,采用膜下暗灌、及時清理老葉、增加通風透光、掛黃或藍板等農業防治措施的基礎上,還需要適時進行藥劑防治。

      2.2.4. 1 灰霉病

      灰霉病主要為害花和果實;ê陀坠牡俨砍鯙樗、軟腐、密生灰色霉狀物。發病初期用50%速克靈1 500倍液或50%撲海因1 000倍液噴霧防治;陰雨雪天可用20%速克靈煙劑或10%速克靈粉塵劑進行防治。

      2.2.4. 2 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為害葉片、葉柄和莖。發病初期用45%百菌清煙劑,每667 m2用250~300 g,分放在棚內4~5處,點燃閉棚熏棚1夜,次日早晨通風,7 d熏1次,視病情熏3~4次;或選用40%多硫懸浮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治,7~10 d噴1次。

      2.2.4. 3 綿腐病

      綿腐病主要為害果實,果實初為橢圓形水浸狀暗綠色病斑,稍凹陷,皮下果肉變褐腐爛,表面生白色霉層?捎70%代森錳鋅500倍液或80%乙磷鋁500倍液或58%瑞毒錳鋅500倍液噴霧防治。

      2.2.4. 4 白粉虱

      一是煙熏劑熏殺;二是藥劑防治,可采用2 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與2.5%天王星乳油3 000倍液混配噴霧防治。

      2.3 絲瓜栽培

      2.3.1 品種選擇

      盡量選用耐熱性好、抗病力強、長勢強的露地白籽棒狀肉絲瓜,如翠綠王絲瓜、長香絲瓜、荷蘭翠美絲瓜等優良品種。

      2.3.2 培育壯苗

      絲瓜在2月中旬播種育苗。播種前溫湯浸種,催芽后播于50孔穴盤。出苗后,適時降低棚室溫度,溫度高于28℃及時放風,齊苗后控制澆水,防止因高溫、高濕而出現高腳苗。定植前7~10 d進行煉苗。

      2.3.3 田間管理

      2.3.3. 1 大苗套栽

      在生產中采用大苗移栽方式,可有效防止絲瓜苗期徒長,促進花芽分化,達到早熟、高產的目的。4月下旬將絲瓜秧套栽于棚架下腳內側50 cm處,每個大棚內栽2行(圖1),667 m2栽植220~250株,并澆透水。

      2.3.3. 2 肥水管理

      栽苗后及時澆足定植水,緩苗后及時補充緩苗水,坐瓜后根據土壤墑情及天氣情況適時澆水。絲瓜伸蔓期可隨滴灌每667 m2施三元復合肥5~10 kg,促進瓜蔓生長;在開花坐果后可隨滴灌每667 m2施三元復合肥10~15 kg。

      2.3.3. 3 植株調整

      絲瓜緩苗后,待植株長達80 cm后及時引蔓上架,同時摘除側芽。后期西葫蘆拉秧,及時撤除棚膜,在棚架之間架設攀爬網,引導絲瓜上架。摘除第1雌花以下所有側枝,上架后一般不再摘除側蔓。

      2.3.4 病蟲害防治

      絲瓜越夏生產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病毒病等;主要蟲害有瓜絹螟、瓜蚜、潛葉蠅等。

      霜霉病采用農業防治和藥劑防治相結合,農業防治要適當增施磷、鉀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病害初見時應及時摘除病葉,以減少病菌擴展。藥劑防治可選58%雷多米爾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或72%克露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防治。白粉病可選用2%農抗120或12.5%腈菌唑1 000~1 500倍液或43%好力克懸浮劑3 000倍液噴霧防治。病毒病要及時防治蚜蟲;并結合氨基寡糖素500~800倍液噴霧來提高絲瓜抗性,減少病毒病危害。

      瓜絹螟可使用6%茚蟲威微乳劑800倍液或每667 m2用1.1%甲維鹽乳油12 m L或3%阿維菌素乳油3 000倍液噴霧防治。

      蚜蟲選用22%賽蟲·高氯氟懸浮劑2 000~3 0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4 000倍液或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3 000倍液噴霧葉背及嫩梢防治。

      圖1 高壟西葫蘆、絲瓜套種模式縱切面

      斑潛蠅可每667 m2用1.8%阿維菌素乳油1 5 m L、75%滅蠅胺可濕性粉劑15~20 g殺滅幼蟲或10%溴氰蟲酰胺可分散油懸浮劑15 m L噴霧防治。

      2.3.5 適時采收

      絲瓜謝花后7~10 d,表皮嫩綠、深皺紋時即成熟,應及時采收,以免贅秧而影響產量。

      3 小結

      輪作對土壤和作物有許多好處,但也有一些弊端。一是親緣關系較近、扎根深度相近的作物輪作對土壤孔隙度和耕地適耕性都有不良影響[2]。輪作模式、作物品種比較單一,易對土壤氮、磷、鉀元素產生偏耗,會增加作物病蟲害,降低產量。二是最適合當地氣候、土壤的輪作模式不一定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而且栽培品種較多,對于栽培管理的要求較高,病蟲害預防難度較高,原有種植經驗并不能原樣套用。三是相對單一蔬菜品種栽培,輪套作、間作管理復雜,用工較多,難以進行機械作業。

      高壟覆膜花椰菜、西葫蘆、絲瓜輪作套種栽培技術通過技術集成,有效降低了傳統輪套作的部分缺點。一是采用十字花科和瓜類蔬菜輪套作,避免了輪作作物單一的弊端;二是優先選用在本地已推廣成熟的栽培品種和栽培技術,減少了生產風險。該技術優勢集中在提高復種指數、免耕減少耕作投入、覆膜栽培保水除草、夏季淋溶減少土壤鹽漬化等方面,且1年3茬栽培模式的經濟效益明顯高于1年2茬栽培模式。受蔬菜生產保護設施和品種等因素影響,該技術模式主要適用于不太寒冷的長江中下游地區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富仙,汪惠芳章心惠等西葫蘆圓葫1號的選育及栽培技術[J]浙江農業科學,2011(3):490-492.

      [2]天樂,王曉娟.劉恩科.作物輪作的優勢與劣勢及研究展望[J]安徽農學通報,2021,27(24):104-105,120.

    作者單位:張家港市蔬菜技術指導站
    原文出處:賈慶虎.高壟覆膜花椰菜、西葫蘆、絲瓜輪套作栽培技術[J].蔬菜,2023,No.386(02):68-71.
    相關標簽:
    • 報警平臺
    • 網絡監察
    • 備案信息
    • 舉報中心
    • 傳播文明
    • 誠信網站
    国产91流白浆白丝喷潮,在线播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欧美国产中文字幕,91视频久久久久